【文/张雪 图片提供/宋建辉】“年轻时听他们讲,人岁数大了麻烦太多,我不信。刚退休那会也不觉得。可年纪越大,感触越深,身体越来越不好,孩子工作忙的时候再指望不上,想办点啥事儿就是干着急!多亏有宋建辉啊!他就像我们亲儿子一个样!”
一提到宋建辉,74岁的郭仙珍老人打开了话匣子。像这样的话,多个采访对象异口同声。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 620多位离退休老同志家里遇着大事小情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给宋建辉打电话,因为他们知道,宋建辉能干事,有办法,更重要的,是真心对他们好,比亲人还周到。
组织离退休老同志参观长春客车厂(前排左一为宋建辉)
春节前夕看望95岁高龄退休老同志
原来你是这样的“小宋”
宋建辉现任吉大二院离退休工作部主任(正科级),今年57岁,在离退休一线岗位上工作整整31年。一转眼,“小宋”成了“老宋”,但在老同志和同事们眼里,宋建辉还是那个浑身有股使不完的劲儿,别人一遇到困难他就会像“超人”般出现,解决完问题就默默离开的“小宋”。
老人们有早起习惯,经常早早到办公室找他,他就把自己每天的上班时间从8点调成了7点半。他常年无休,手机24小时开机。搬了几次家仍保留着座机,号码也一直没变,他怕一旦手机没电,非工作时间老人们有急事找不到他。“热线”电话突然在半夜响起是常有的事。
每年一度离退休老同志体检,由于人员多,全部检完需要近20天的时间。他每天都会提前来到医院给大家发体检表,全程陪护老人们做完所有检查项目。见着宋建辉,老人们才觉得心里有了底儿。
他善钻研,研究国家政策,研究老年人心理,研究离退休群体的特点和规律,经常会结合本职工作提出一些新思路好点子。去年,国家卫计委发出智力帮扶海南省医疗的号召。宋建辉得到消息,马上联系本单位多名“候鸟”退休老专家参与活动,老同志们“老有所为”很快乐,此项工作也获得了卫计委的高度评价。
他敢担当,经常组织适合老年人的参观活动,从不因怕麻烦和有风险而不去做事。每次他都与老同志签订郊游协议明确责任,还细心地配备保健医。一次外地活动中,有位老人不听同伴劝阻深夜外出不小心摔伤了肋骨,老人们都建议原地等待救援。宋建辉没有学过医,但凭借多年医院工作经历,他判断情况危急,当机立断组织现场人员拆了门板做成担架,抬着老人走出山沟与赶来的120会合,赢得了抢救时间,最终化险为夷。
他爱创新,除了现场例会,还通过网络向老同志们传达、通报国家大政方针和时事情况。在二院离退休微信和QQ群组中,老人们经常会分享一些趣事、要闻,互相关心和鼓励,“网上之家”其乐融融。
每逢节日和老同志生日,他都会协调或代表院领导前往看望和慰问并形成了院里的传统。凡是生病住院的老同志,只要是他知道的,都一定会去看上一眼。
他对别人无微不至,却唯独忘了关心自己。宋建辉曾患有耳石症,一次在家里晕倒,被送到医院治疗,每天打完针就马上回到工作岗位上,面对来访的老同志,又是一副笑呵呵的模样。
妻子谈起这些百感交集。“他在工作上花的时间多,家里自然照顾得少。但他对老人们好,做得对,我支持。这辈子跟了他,没少操劳,但觉得很幸福,值了。”一句“值了”,化解了宋建辉所有的愧疚和后顾之忧。
……
服务对象从最初的几个人到现在的600多,每位老同志的个人和家庭情况宋建辉都了然于心。工作中老同志反映的问题他都会深入调查分析,在不违反制度规定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为老同志们争取利益,对于政策不允许的,他也会耐心说服化解矛盾,把工作做到每个家庭、每个人。
谁和老伴吵架了、谁上街迷路了、谁和儿女闹矛盾了……事无巨细他都管。每年,他都要去十几次殡仪馆,帮老人家属把各项事宜安排好,送老人安心地走。
离退休工作在旁人看来似乎很悠闲轻松,但宋建辉不这么想。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不同。宋建辉不求“惊天动地”,他只想一路走来,把该做的事情做到最好,又没忘了自己是谁。
校党委书记杨振斌曾说,立足岗位作贡献也是一种干事创业。宋建辉就是以这种平常心态,以非凡的毅力和坚守,不断地学习和创新,让平凡琐碎的工作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更寻找到了为之奋斗的意义。
人生路上没有“逆袭”,只有一步一个脚印
“他对离退休老同志一视同仁,不是亲人胜亲人。”主管离退休工作12年的二院原党委书记王奎忠这样评价宋建辉。俗话说,老小孩,小小孩。宋建辉就是把需要帮助的老人们当成了自己的“小孩儿”一样去爱护。总有人给宋建辉打来电话,说宋老师你快来吧!我爸我妈就听你的话!
一位离休干部得了下肢干性坏死,常年卧床。宋建辉十多年风雨不误每周两次去给他送药,嘘寒问暖直到老人过世。还有一位老同志得了老年性精神病,发病时常常拿着菜刀乱砍,家人束手无策,可宋建辉一到,老人马上就平息了“狂躁”。宋建辉还陪老人多次到医院诊治,成了这个家庭的精神支柱。几天见不着宋建辉,老人就会像孩子一样跑到单位去找他。有一位高龄老同志来院,便溺后弄得头发和身上都是,宋建辉就亲手给老人换下衣服后清洗,没有半点儿嫌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宋建辉最常念叨的就是“谁都有老的那一天”。他说,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不能丢。每个老同志为党和国家事业奋斗了一辈子,如今年事已高退了下来,更需要关心和关爱,我们不能“过河拆桥”,而要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有尊严。从另一种意义上说,每位老同志又都是一部历史,见证了国家和学校的发展,更要保护好。在这些观点上,宋建辉与现任二院党委书记赵伟高度契合。
而当年,宋建辉差点放弃了这个选择。1979年,19岁的宋建辉通过社会招工渠道进入二院做仓库保管员,因为积极上进,踏实肯干,工作突出,很快入团入党,成了二院党组织培养起来的最年轻的党员,还在26岁时成了家。一切顺风顺水。就在这时,二院党办主任张继良代表组织找他谈话,考虑让他从事院里的老龄工作。满腔抱负的宋建辉一句“我太年轻,这活儿我干不了”给顶了回去。张继良没再多说什么,只是让宋建辉当场背了一遍党员的八项义务。背完后宋建辉不吭声了。除了无条件服从组织安排,他还想起自己人生的领路人、入党介绍人冯玉对他说的话:“一名党员,自己优秀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去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
这八项义务,他用30多年的坚守和践行作了最好的诠释,也用不分昼夜的奉献和奋斗表达了对组织培养的最深沉感谢和敬意。
爱人者,人恒爱之
去年年末,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全国老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会上表彰的306名全国先进老干部工作者中,仅有两名来自教育部直属高校,其中一名,就是宋建辉。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老干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认真学习先进典型,用心用情做好老干部工作。
得知宋建辉获奖,老人们在微信群里用各种喜悦的动画表情庆祝,“众望所归”“实至名归”是他们最想表达的。刘兰英老人说,“宋主任和我们相处,你感觉不到任何不信任和计较,他办事,我们服气!”再过三年,宋建辉也要退休了。“现在大家都担心,宋主任不在这个岗位了,我们该怎么办”,“宋主任要是开个养老院,我肯定去!”他们都只在外人面前叫他“宋主任”,私下里就直呼其名,因为在他们心里,宋建辉就是家里人。二院党委副书记于静说,宋建辉在离退休岗位上这么多年,对老同志的爱有目共睹,大家都舍不得让他离开这个岗。
一向淡泊名利的宋建辉很在意这次获奖,希望有更多的人特别是离退休工作战线的同仁们一同分享,因为在他看来,这不只是对他个人工作的肯定,而且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离退休工作的重视和整个离退休工作者群体的鞭策和鼓励,更说明了他和所在单位多年探索的这一条离退休工作之路,走对了。
“凡事只怕钻研。虽然都是在平凡岗位上做着平凡事,但只要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同样可以实现人生价值。目前离退休工作岗位上有很多年轻人,希望这个奖能够给他们一种向上的力量。”这是宋建辉对后来者的最大期许。
在学校组织的宋建辉先进事迹学习会上,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利锋引用载于《人民论坛》,以米兰•昆德拉的名言“生命是棵长满可能的树”为题的文章,鼓励离退休工作者和老同志们走出“舒适区”,勇于“再出发”。
在宋建辉的人生轨迹中,从来没有“舒适区”。对于他来说,每天,都是“再出发”。
原文链接:http://news.jlu.edu.cn/info/1021/448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