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我省国际专利申请,10月22-23日,吉林省知识产权局将举办《专利合作条约》(PCT)长春研讨会,邀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家对专利国际申请进行全面讲解和答疑。10月19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家率先来到我校,与我校相关院系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座谈。座谈会由资产处处长柳军主持。
副校长李玉林参加了19日上午在行政楼520会议室举行的座谈会并致辞欢迎专家的到来。座谈会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家对PCT专利国际申请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就PCT专利申请的具体工作和与会人员进行了交流,解答了与会人员关于专利申请方面的疑问。
据悉,我校是目前吉林省内惟一有PCT申请的高校,也是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的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工作试点单位。截止至2007年,我校累计申请专利1271件,其中发明专利780件,目前有效专利权389项,国际专利申请5项。(晓晨)
资料:专利合作条约(简称为PCT)是继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之后专利领域的最重要的国际条约,是国际专利制度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该条约于1970年6月19日由35个国家在华盛顿签订。1978年6月1日开始实施,现有成员60多个,由总部设在日内瓦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管辖。
专利合作条约对专利申请的受理和审查标准作了国际性统一规定,在成员国的范围内,申请人只要使用一种规定的语言在一个国家提交一件国际申请,在申请中指定要取得专利保护的国家,就产生了分别向各国提交了国家专利申请的效力,条约规定的申请程序简化了申请人就同样内容的发明向多国申请专利的手续,也减少了各国专利局的重复劳动。 
我国1994年1月1日正式成为专利合作条约成员国,中国专利局成为PCT的受理局、国际检索的国际审查单位。中文成为PCT的工作语言,我国加入PCT,加速了我国知识产权制度与国际接轨,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向国际标准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对我国专利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与各国间的科技、经济贸易往来将产生积极的影响。